

浙江省台州臨海發現距今1億多年的白堊紀魚化石
(神秘的地球uux.cn)據FM93交通之聲(記者 王維):近日,浙江省台州臨海發現距今1億多年白堊紀魚化石,最大的那塊化石裏,是一整條栩栩如生的魚。
這些魚化石是在臨海市括蒼鎮山頭何村發現的,當時村裏正在進行環境整治,在山體邊上清理垃圾的時候,挖土機帶出了一些岩石,仔細一看,裏麵卻有幾塊魚化石。
“十幾公分長吧,像鯽魚一樣的。不止這一塊,但都是不完整的,隻有一兩條是完整的。” 臨海市括蒼鎮山頭何村村黨總支書記何經永告訴記者。
何經永說,他們很小的時候就在山裏撿到過魚化石,不過都是不完整的,像這次完整的一條栩栩如生的出現在岩石上,他也是頭一次見。“我們小時候就知道這裏有化石,那時沒事幹在山上玩,看的多了,不過都是不完整的。我們這裏山體是頁岩,一層一層的,據說是地殼運動,從地底下頂起來的。”
目前,這些魚化石已經被妥善安置。何經永說,這塊區域目前已經被保護起來,他也希望以後這裏能變成一個小型的博物館之類的場所,讓更多人了解這些珍貴的自然遺產的同時,也能更好的保護這些地質遺跡。“最好以後能做個科研類的或者小型的博物館,可以展覽,也可以把這一片區域保護起來。”
93記者了解到, 2017年,省國土資源廳公布第二批全省重要地質遺跡保護名錄,臨海括蒼鎮山頭何村名列榜單,山頭何村的“臨海小嶺”遺跡,是重要的魚化石產地,距今1.17億年。
臨海市博物館館長陳引奭:“這個對於了解我們地球的曆史變遷,了解人類還沒出現的時候,那個時期的狀態,是很有意義的。當然,對於了解當時的氣候變化、自然變化、地質變化,以至於對我們今天人類的生活,是起到一定的借鑒意義的。”(原標題:浙江一地清理垃圾時挖出“寶物”!仔細一看,竟是距今1億多年的......)
相關:浙江台州臨海一村莊發現1億多年前白堊紀魚化石
(神秘的地球uux.cn)據台州晚報(記者 徐穎驊):海裏、湖裏看到魚很常見,而岩石上有魚,就稀奇了。這幾日,臨海市括蒼鎮這條“岩石上的魚”在網上刷屏,引起了不少人關注。
清理垃圾時挖出“寶物”
這條“岩石上的魚”是在臨海市括蒼鎮山頭何村發現的,是一塊魚化石。
網友“湘湘爺爺”說,早就知道山頭何村有魚化石。據他回憶,上世紀50年代,他在回浦中學讀書期間,就曾看到魚化石,“但像這樣整條完整的魚化石,確實很罕見。”
火出圈的魚化石是怎麽被發現的?
原來,山頭何村正在對村後的山腳進行環境整治,村民無意間在挖出的岩石裏發現了魚化石。其中,有兩塊魚化石保存完整,骨骼線條清晰,栩栩如生。
“發現魚化石的這座山,位於我們村的東北角。當時我們發現了幾十塊魚化石,隻有2條是完整的,其他都是殘缺形態的碎片。”山頭何村村黨總支書記何經永說,他們村裏不止一次發現魚化石,祖祖輩輩都知道這裏有魚化石。“我們小時候上山玩也經常看到,不過都不是完整的,像這樣完整的一條魚出現在岩石上,還是頭一次見。”
何經永介紹,在專家的指導下,目前這些魚化石已經過保護處理。“我們在岩石表麵上了一層清漆,再包上保鮮膜,以防魚化石風化開裂。”
該村是浙江為數不多的魚化石產地之一
記者從臨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地質與礦產資源管理科了解到,山頭何村於2017年就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重要地質遺跡點(地)名錄。發現魚化石的這塊區域目前已經被保護起來,屬於臨海小嶺魚化石產地,保護麵積0.14平方公裏。
據介紹,臨海小嶺魚化石產地是浙江為數不多的魚化石產地之一。其化石賦存在早白堊世茶灣組含碳質頁岩、岩屑砂岩、凝灰質粉砂岩中,主要有魚類、葉肢介和植物等化石,距今約1.17億年。
那麽,這些形成化石的魚是什麽魚?有哪些科研價值?
“臨海小嶺的魚類化石其實早在上世紀就已經有人發現。這一帶化石的魚類基本上是鱭魚,是一種小體型的魚,長約七八厘米,寬約兩三厘米。”臨海市文保所所長彭連生說。
台州有15處遺跡入選省級保護名錄
地質遺跡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自然遺產,也是研究地質作用過程和形成原因的實際資料。“這種遺跡不要開挖,保存其自然狀態,保護下來的地質遺跡既可以供人們研究,也可以通過適度開發成科普教育的基地,比如建成地質公園,形成保護與開發的良性循環,或結合實際情況建設成具有當地特色的地質文化村,助力鄉村振興發展。”彭連生建議。
據了解,目前台州已有15處遺跡入選浙江省重要地質遺跡點(地)。其中,首批名錄於2013年公布,我市12處遺跡入選,其中天台縣7處、三門縣和仙居縣分別為3處和2處,既有恐龍化石產地、恐龍蛋化石群產地,還有古采礦遺址、記錄火山噴發和岩漿噴溢等特征的地層剖麵。2017年公布的第二批共有3處遺跡入選,包括黃岩寧溪永康生物群化石產地、臨海小嶺魚化石產地、玉環石峰山超基性岩筒。